人工智能学院是湖南理工学院为积极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号召,面向科技前沿与产业变革,于2025年7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成立的关键教学科研单位。学院旨在成为服务国家抢占人工智能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求的重要支撑,其核心使命在于紧密对接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理论基础与卓越实战能力的智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导向,精准对接地方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贡献“湖理智慧”与解决方案;并通过强力赋能学校学科生态重构,突破传统专业壁垒,推动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构建“智能+”新生态,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创新突破与跨越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51%,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术梯队。
学院构建了“两系一中心”的科教融合体系:即人工智能系、电子信息系、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完善,涵盖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学院拥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人工智能三个特色本科专业。 构建了完善的“本-硕”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在校学生1100余人。
学院秉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创新打造“融教-融训-融赛-融创”协同的“四融模式”特色育人体系。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协同、理实一体、赛创并举”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成效显著。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省级以上奖800余项,其中在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项,国家级奖项达1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表现尤为突出:2017年、2019年分获国家一等奖4项、3项,全国排名第13位、第15位;2020年获专题邀请赛国家一等奖1项(全国仅6项);2023年再获全国一等奖3项;2024年在湖南省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7项(湖南省排名第一),并在专题邀请赛中获全国二、三等奖各1项,为湖南省唯一获奖高校;2025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4项,湖南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整体获奖率高达71%,超全省平均水平。在2025年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中,我院学子首次参赛即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实现学校在这两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学院建有“三维重建与智能应用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电子信息装备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与企业开展横向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60余项。获包括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各类科技奖1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教学奖项10余项。围绕长江洞庭湖水安全,在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应急管理厅的领导下,与岳阳市水利局、岳阳市应急管理局、岳阳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岳阳市长江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等进行了深入合作,特别是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联合研发的“河道崩岸治理智能支持技术”,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崩岸治理工程量清单智能输出与治理方案高效生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研究成果为“保护好一江碧水”做出了湖理贡献。同时,学院还与地方产业积极对接,培养各类产业优秀人才400余人,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学院秉持“开放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紧密对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重大需求,重点聚焦“智慧江湖”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院将以“闯”的精神开疆拓土,在服务地方中彰显价值;以“创”的劲头深耕细作,在人才培养中锻造栋梁;以“融”的智慧协同联动,在学科赋能中激发活力!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